????日前,辽宁省大连市安监局、市委宣传部、市教育局、市人社局、市总工会、团市委、市妇联七部门,联合组织开展职工群众身边无隐患活动,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,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、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。
????立足隐患早摸排早发现
????大连市老企业多,大量存在设备设施老化、工艺陈旧、管理落后等问题。同时,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中,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5%。大连市安监局负责人介绍,人的不安全行为、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导致的事故,超过近年来大连事故总量的90%。
????按照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谭作钧“建立社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”的指示,市长肖盛峰“发挥好群团作用,每个人都确保安全,就不出事故”的要求,七部门决定开展职工群众身边无隐患活动,强化“职工群众有义务和责任发现和报告身边的隐患”、“事故来源于隐患,隐患不分大小,小隐患也会引起大事故”和“不伤害自己、不伤害他人、不被他人伤害、他人不伤害他人”等安全理念,提高职工群众对事故隐患及其危害性的认识,积极主动开展隐患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查治理工作,确保早摸排、早消除。
????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
????活动为期3年,到2018-04-26结束,突出“宣、找、改、奖、惩、通”6个字,着力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。
????“宣”即宣传发动。各部门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刊等媒体,向全社会宣传安全理念。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开展职工身边无隐患宣传教育活动,通过发布倡议书、举办安全图片(漫画)展、开展安全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,发动职工查找身边隐患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学生身边无隐患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广大学生树立“安全第一”理念。
????“找”即查找。鼓励职工仔细查找企业内人的不安全行为,重点查找物的不安全状态,突出查找管理上的缺陷。鼓励群众查找生产经营单位、公众聚集场所、人员密集场所不符合紧急疏散要求、安全标志不明显、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等各类隐患,并向街道、社区报告或通过12350向安监部门报告。
????“改”即整改。生产经营单位对职工群众发现的隐患,建立隐患清单,落实整改责任,坚持即知即改,对于一时不能整改的,落实防范措施和整改预案。各级安监部门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,对重大隐患和易导致有影响事故发生的隐患及时挂牌督办,跟踪隐患整改情况,督促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。
????“奖”即奖励。每年评出一批无隐患岗位、无隐患车间、无隐患工厂、无隐患公共场所以及隐患排查先进个人进行表彰。企业将此项工作纳入工资分配体系中,对排查隐患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。各级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组织在评先评优活动中,优先考虑排查隐患突出的单位和个人。
????“惩”即惩治。安监部门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执法,对隐患问题拒不整改的企业,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。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,依法采取停产停业、停止施工、停止供电和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,对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????“通”即通报。让职工群众知晓活动进展和效果,引导更多人参与进来,打一场安全生产“人民战争”。
????大连市安监局负责人表示,开展职工群众身边无隐患活动,是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》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有效举措,是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抓手,对于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,构建齐抓共管、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,提高全社会事故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